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成立人工智能赋能化学工作室

时间:2025-05-08    点击数:次    来源:

—开启“AI+化学”交叉融合创新新篇章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化学科研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积极响应国家“数智化”战略,加速推进化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融合,2025425日,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人工智能赋能化学工作室”,标志着天津大学在“AI+化学”交叉学科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揭牌仪式由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马骁飞教授主持。理学院副院长李春意、中心主任唐向阳教授、智算学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杨柳教授,以及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刘贵贤副院长等专家学者出席仪式。

李春意副院长对工作室的成立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2025年被视为人工智能技术垂直落地的“元年”,AI与具体学科的交叉融合正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理学院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工作室的成立为理学院在人工智能和化学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机遇。他表示,理学院将大力支持工作室在智能课程建设、跨学科科研创新及校内外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工作,希望以此次揭牌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理学院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

唐向阳主任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工作室成立的背景与发展定位。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正推动传统化学科研与实验教学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亟需培养兼具人工智能技能与化学专业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人工智能赋能化学工作室正是为顺应这一趋势而设立。工作室以人工智能+化学的交叉融合为核心,明确了课程建设、教学赋能和科研创新三大任务,将系统性打造人工智能化学课程群,构建先进的智能化教学与科研环境。他强调,工作室将采取开放、协作的模式,积极促进跨学科、跨高校以及产学研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化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刘贵贤副院长期待以工作室为平台,推动两校之间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开拓部属和市属高校协同创新新模式。

杨柳教授则表达了与工作室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化学领域复杂数据分析与智能预测等关键问题的期望。

于曦教授详细介绍了工作室前期的准备情况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在他与杜静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已成功建设了《人工智能化学》、《人工智能与化学实验》等课程,AI仿真教育生态成功入选天津市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场景,相关虚拟仿真平台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的资助。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包括“智能视觉引导平衡反应控制系统”和“薄层色谱智能操作系统”等AI赋能的实验教学项目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数智化实验竞赛中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与两个一等奖,创造了全国最好成绩。同时,工作室还在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人工智能赋能化学工作室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天津大学在交叉学科融合领域的前瞻布局。未来,工作室将稳步推进团队建设和探索性研究,持续优化智能化教学平台与科研环境,逐步建成集人才培养、学科融合与科研创新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积极推动智能化技术在化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实际落地应用。



地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邮编:300350

电话:022-27406577,27403637

天津大学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天津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制作  津ICP备05004358  津教备0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