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张晓东研究员邀请,哥伦比亚大学闵炜教授于6月22日下午在32楼140报告厅做了题为“ChemicalImaging for Biomedicine: the Next Frontier of Light Microscopy”的报告。报告会由张晓东研究员主持,物理系刘迎教授、戴海涛教授、胡智鑫老师、郑东兴老师以及精仪学院的部分老师参加。首先张晓东研究员对报告人进行了介绍。闵玮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教授,之后继续在谢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10年起执教哥伦比亚大学,2017年起任职正教授。闵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分子光谱学开发新型光学显微镜,结合化学探针和生物技术,推动神经科学、癌症检测和疾病诊断等前沿生命科学和医学课题的发展。闵玮教授已经在Science,Nature, Nature Methods, PNAS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闵玮教授团队首次使用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的颜色极限的工作曾被多个顶级期刊如Nature,Nature Methods专题报导。
此次报告闵玮教授主要介绍了三种化学成像策略。首先,闵玮教授介绍了Bioorthogonal化学成像平台,该平台适用于探测不能通过庞大的荧光团进行有效标记的小型生物分子的动力学特性。该方案将新兴的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与微小的拉曼活性振动探针(如炔烃和稳定同位素)相耦合,展现了令人兴奋的生物医学应用,例如与脂毒性,葡萄糖摄取和代谢相关的脂肪酸代谢成像,药物运输,脑内蛋白质合成,DNA复制,蛋白质降解,RNA合成和肿瘤代谢等。其次,闵玮教授介绍了一种超多元光学成像技术。利用电子预共振受激拉曼散射(epr-SRS)显微镜,以高灵活性和高灵敏度实现了精致的振动选择性。化学方面,实现了24种可分解的颜色。这种超多元光学成像方法有助于解开复杂生物系统中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子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最后,闵玮教授介绍了一个将氧化氘(D2O)探测与SRS显微镜(DO-SRS)结合的平台,以对线虫,斑马鱼和小鼠等动物中的原位代谢活动进行成像。DO-SRS能够探测动物的脂质生成以及蛋白质合成,同时展现出脂质和蛋白质代谢。DO-SRS是一种无创,普遍适用和成本效益高的方法,可适用于广泛的生物系统,用以研究发育、组织内稳态、衰老和肿瘤异质性。会后,闵玮教授详细地解答了各位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并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整场报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科研启发性。